河豚

河豚
(《日华子本草》)
【异名】赤鲑(《山海经》),鲺k鱼(《金匮要略》),鲻亘《吴都赋》),鲑鱼(《山海经》郭璞传),鹕夷鱼、嗔鱼、规鱼(《本草拾遗》),鲨鱼、吹肚鱼、鳆蹼(《日华子本草》),河鱼(《日用本草》),气泡鱼(《纲目》),胡夷鱼(《纲目拾遗》)。
【来源】为科动物弓斑东方、虫纹东方、暗色东方的肉。
【动物形态】①弓斑东方
为科较习见的种类。体亚圆筒形,前部钝圆,尾部渐细。体长约10余厘米。吻短,圆钝。口小,端位,唇发达。上下颌各有1对板状门齿,中缝显著。眼小,位于头侧正中轴的上方。鳃孔小,为一弧形裂缝,位于胸鳍的前方。体表无鳞,密生小棘刺。粘液腺显著,位甚高,与体背缘相应弓曲,并有分枝。背鳍14~15,呈圆刀状,位于肛门后上方,与臀鳍相对;臀鳍12,形与背鳍相似;无腹鳍;胸鳍宽短,近方形;尾鳍后端平截。体背灰褐色,腹面白色,体侧稍带黄揭;体侧在胸鳍后上方,各有一黑色而带白边的大斑点,并有一条弓形黑色横纹越背连结;背鳍基部两侧也有一大黑斑,周缘为白色。臀鳍黄色,背鳍、胸鳍、尾鳍后缘都呈灰褐色。有气囊。内脏及血液有剧毒。
多栖于水的中下层,遇敌时腹部即膨胀如球形。常以虾,蟹、蚌、鱼苗、昆虫幼体及丝状藻等为食。产卵期4~6月。分布我国沿海及珠江、长江、辽河等河内。
②虫纹东方
主要特征为:背侧面具很多大小不一白斑,有些呈虫纹状。分布我国沿海。
③暗色东方
主要特征为背侧面具暗色横纹5~6条,暗色横纹常具小白斑。分布我国东海和黄海。
以上动物的眼睛(河豚目)、卵(河豚子)、肝油(河豚鱼肝抽)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【采集】沿海地区,全年可以捕获。内地则以春、夏为主。煮食外,亦可腌制成干。煮食河豚,须除去内脏、生殖腺、两目,洗净血液,刮去表面粘液或剥去外皮,并宜烹煮较长时间,以防中毒。
【化学成分】河豚肉每100克含水分79.8克,粗蛋白质18.7克,粗脂肪0.26克,灰分1.2克。又含维生素B1-20微克,B2-100微克。
河豚的毒性物质为河豚毒素和河豚酸等。
河豚的种类颇多,体内大都含有不同量的有毒成分,无毒者极少;不同的种类及不同的组织器官,其毒性的强弱亦有差异,以卵巢及肝脏的毒素为最多,肠及皮肤次之,肉则几乎无毒,即使具有猛毒的河豚,其肉中所含毒素亦甚少。冬春之间,为河豚的产卵期,此时其肉昧最美,但体中的毒素亦最多。
【药理作用】河豚毒素,毒性极强。对兔的致死量(微克/公斤):口服为200,皮下注射为10,静脉注射为3;对犬、猫、兔静脉注射致死量大致相同,在3~4微克/公斤。50公斤之人皮下注射致死量可能为300微克。其作用属一种强烈的神经毒,能阻断神经干的冲动传导,麻痹横纹肌及呼吸肌,使呼吸停止而死。它不影响神经,肌肉之静息电位,却可阻断其兴奋。对平滑肌之兴奋无影响,在研究药物对平滑肌的影响以及细胞膜及钠、钾离子转运中,可用此作为药理分析的工具。对其他药理作用亦作了若干研究,临床上曾用作镇痛剂。
【性味】甘,温,有毒。
①《食疗本草》:"有毒。"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凉,有毒。"
③《开宝本草》:"味甘,温,无毒。"
【归经】《本草撮要》:"入足厥阴经。"
【功用主治】①《开宝本草》:"主补虚,去湿气,理腰脚,去痔疾,杀虫。"
②《本草蒙筌》:"去疳匿,消肿。"
【宜忌】患疮、疥、脚气者忌服。
①《食疗本草》:"其肝毒,杀人。"
②《本草拾遗》:"其肝、子毒人。"
③《日用本草》:"发疮疥。"
④《品汇精要》:"反荆芥。燕尾者杀人。去睛并脊血。忌梁上挂尘。"
⑤《纲目》:"煮忌煤始落中。与荆芥、菊花、桔梗、甘草、附子、乌头相反。宜荻笋、蒌蒿、菘菜。畏橄榄、甘蔗、芦根、粪汁。"
⑥《本经逢原》:"其毒入肝助火,莫有甚于此者,患痈疡脚气人切不可食。"
【河豚鱼中毒】河豚毒素存莅于河豚睾丸、卵巢、肝、脾、卵、眼球及血液内。如煮食时处理不当,即可引起中毒。一般在食后约半小时至3小时内,即发生中毒症状,先出现胃肠道局部刺激症状,继则口唇、舌、上下肢知觉迟钝;而指尖尤甚,渐至四肢运动麻痹,呼吸困难,皮肤发紫,脉搏细小频数,血压体温均下降。瞳孔散大,言语障碍,终致呼吸麻痹而死。临死时,意识大都清晰。曾对12例河豚中毒病人分别做了尿液蟾蜍毒性试验和心电图检查,结果看到:㈠河豚毒素在体内未能迅速破坏,且可持续达1~2天之久;㈡部分患者有心脏传导系统的改变-房室传导阻滞;中毒程度深者,可呈Ⅲ度房室传导阻滞,终致死亡。急救处理:及时进行洗胃、催吐、导泻、补液、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,必要时输氧。民间用鲜橄榄、鲜芦根各4两,洗净,捣汁服。

在线工具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