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谷虫

五谷虫
(《滇南本草》)
【异名】蛆(《集韵》),谷虫(《本草求真》),水仙子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。
【来源】为丽蝇科昆虫大头金蝇或其它近缘昆虫的干燥幼虫。
【采集】7~9月间收集,装入布袋,在流水中反复漂洗,使虫体内容物排除尽净,然后晒干。
【药材】干燥虫体,扁圆柱形,头部较尖,长1~1.5厘米,宽2~3毫米。黄白色,有的略透明。质松脆易碎,断面多空泡。以体轻、干净、谈黄白色、无臭味者为佳。
【炮制】拣净杂质,簸净泥土,用文火炒至微黄色。
【性味】咸,寒。
①《纲目》:"寒,无毒。"
②《本经逢原》:"苦,寒,无毒。"
③《要药分剂》:"味甘咸,性寒,无毒。"
【归经】入脾、胃经。
①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"入脾经。"
②《本草求真》:"专入肠、胃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热,消滞。治疳积腹胀,疳疮。
①《本草蒙筌》:"治小儿疳胀。"
②《纲目》:"治小儿诸疳积、疳疮,热病谵妄,毒痢作吐。"
③《医林纂要》:"健脾化食,去热消疳。"
④《本草求原》:"治臁烂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1~3钱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搽敷。
【选方】①治一切疳疾:㈠六月取蛆,淘净,入竹简中封之,待干研末。每服一、二钱,入麝香,米饮服之。㈡蛆蜕,米泔逐日换浸五日,再以清水换浸三日,晒焙为末,入黄连末等分,每半两入麝香五分,以猪胆汁和丸,黍米大。每服三、四十丸,米饮下。(《圣济总录》)
②治热痢吐食,因服热药而致者:蛆,流水漂净,晒干为末。每服一钱,米饮下。(《纲目》)
③治唇疔:五谷虫,研末,香油调敷。(《本草便读》)
清空输入框

在线工具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