苣荬菜

苣荬菜
(《中药志》)
【异名】荬菜、野苦菜、野苦荬、苦葛麻、苦荬菜、取麻菜(《中药志》),苣菜(《河北中药手册》)。
【来源】为菊科植物苣荬菜的全草。
【植物形态】苣荬菜
多年生草本,全株有乳汁。茎直立,高30~80厘米。叶互生,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。长8~20厘米,宽2~5厘米,先端钝,基部耳状抱茎,边缘有疏缺刻或浅裂,缺刻及裂片都具尖齿;基生叶具短柄,茎生叶无柄。头状花序顶生,单一或呈伞房状,直径2~4厘米,总苞钟形;花全为舌状花,黄色;雄蕊5:雌蕊1,子房下位,花柱纤细,柱头2裂。瘦果长椭圆形,具纵肋,冠毛细软。花期7月至翌年3月。果期8~10月至翌年4月。
生于路边、田野。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。
本植物的花(苣荬菜花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【采集】春季开花前连根拔起,洗净,晒干。
【药材】干燥带根全草。根茎四柱形,下部渐细,长3~10厘米,表面淡黄棕色,上部有近环状突起的基生叶痕,顶端有皱缩或破碎的基生叶,叶下面灰绿色,上面略深,无花或偶带破碎的残花。质脆,易碎。以色青绿、无花、无杂质者为佳。
主产河北、陕西、山西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山东等地。
本品在华北作败酱入药,在东北作小蓟入药;参见"败酱"、"小蓟"条。
【药理作用】抗肿瘤作用。应用美蓝脱色的方法在试管内测定白血病患者血细胞脱氢酶的活性,苣荬菜水煎浓缩酒精提取液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、急性及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患者血细胞脱氢酶都有明显抑制作用。但对前2种患者白细抱的呼吸并无抑制作用(瓦勃氏呼吸器测定)。
【性味】《河北中药手册》:"性寒,味苦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热解毒,补虚止咳。治菌痢,喉炎,虚弱咳嗽,内痔脱出,白带。
①《河北中药手册》:"清热解毒。治急性细菌性痢疾,急性喉炎,内痔脱出。"
②《常见混淆中草药的识别》:"治白带及产后瘀血腹痛,阑尾炎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.0.5~1两。外用:煎水熏洗。
【选方】①治急性细菌性痢疾:苣荬菜一两,水煎服。
②治急性咽炎:鲜苣荬菜一两(切碎),灯心草一钱。水煎服。
③治内痔脱出发炎:苣荬菜二两。煎汤,熏洗患处,每天一至二次。(①方以下出《河北中药手册》)
④治阑尾炎:苣荬莱五钱至一两,红藤二两。水煎服。(《常见混淆中草药的识别》)
清空输入框

在线工具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