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姓氏源流
糜(Mí 麋)姓源出有三:
1、出自封疆,以地名为氏。春秋战国时,楚国有大夫受封于南郡糜亭,其后代子孙以封地名为氏,称糜氏。据《周书》载,商周之际有糜(麋)国,国人以糜为姓。
2、出自以祖名为氏。春秋时楚国有工尹(官名),名糜,他的后人以祖名为氏,为糜氏。
3、源自以职业所从事的对象谷物名称命名为氏。据《百家姓考略》称:“糜,夏同姓诸侯有糜氏之后。”夏代有同姓诸侯,专门种植豆黍之类的农作物,在当时是很先进的生产活动,因为每年都有可靠的收成,因此,种糜的族人富裕而昌盛,后人以其职业为氏,世代姓糜,称糜氏。古书《姓氏寻源》说:“秬黍之类有糜,即糜芨也,当取此为氏,如麦氏、禾氏、粟氏之类。”原来,黍的一个变种称为“糜子”,糜姓祖先是种植黍糜类庄稼的氏族。上古时候,人们以采集和打猎为生,辛苦而没有保障;而种植庄稼因为有固定的收成,在当时是很先进的生产方法。在古代,糜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东海。
二、迁徙分布
(缺)糜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糜姓最早始于夏代,是以谷物名称命名的姓氏。黍的一个变种称为“糜子”,当时专门种植豆黍之类农作物的人,有的以“糜”为姓。另有一说来源于封邑名,楚国有大夫封于南郡糜亭,他的后世子孙以糜为姓。此外,楚国工尹糜之后也称糜氏。三国时,刘备手下有糜竺、糜芳二兄弟,曾为刘备所重用。糜竺的妹妹嫁与刘备,就是那个长坂坡将阿斗托付给赵云后,投井自尽的糜夫人。在古代,糜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东海(汉置东海郡,辖境相当于今山东原兖州府东南,至今江苏邳县以东至海,及山东滋阳以东至海一带)。
三、历史名人
糜 信:三国吴国人,经学家,官乐平太守。著有《春秋谷梁传注》十二卷、《春秋说要》十卷、《春秋汉议》等。
糜 竺:字子仲,东海朐人,糜竺世代经商,因此家童宾客近万人,资产以亿计。后来徐州牧陶谦聘用他别驾从事。等到陶谦去世之后,糜竺奉陶谦的遗命,迎接刘备继任徐州牧。糜竺的妹妹嫁与刘备,就是那个长坂坡将阿斗托付给赵云后,投井自尽的糜夫人。
糜 芳:字子方,东海朐人县(今江苏省连云港市)人,糜竺之弟,在刘备入川时,为刘备所重用,曾任南郡太守,与关羽共守荆州。
糜文浩;字仲苏(1901-1927),江苏省无锡人。1923年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。同年考入上海大学。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继赴莫斯科东方大学。1925年秋回国,任中共上海区委沪西部委组织委员。1927年参加组织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,任《平民日报》编辑部主任。1927年“四·一二”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后被捕遇害。
四、郡望堂号
1、郡望
东海郡:秦朝的时候置郡,治所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。西汉时相当于今天的山东省费县、临沂、江苏省赣榆以南,山东省枣庄、江苏省灌南以北的地区;东魏及隋唐相当于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、淮水以北的地区。
汝南郡:汉高帝置,在今天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。
2、堂号(缺)


【糜姓宗祠通用对联】
〖糜姓宗祠四言通用联〗
忠义入蜀;
耿介立朝。 ——佚名撰糜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三国时东海人麋竺,字子仲,家中世代经商,极为富裕。原为徐州牧陶谦的别驾,后与刘备认识,十分投契,刘备在下邳被吕布打败时,妻室家小都逃散了,极为困顿,他把妹妹嫁给刘备,又送去两千人,并供应军资。曹操任他为嬴郡太守,他弃官而随刘备人蜀,官安汉将军,被刘备待为上宾。下联典指南宋吴县人麋溧,字子长,庆元年间进士,历任州、郡官,所到之处都有惠政,在广济时,百姓曾为他立生祠。宝庆年间,官至秘阁修撰。学问广博,操守清介,任谏官时,不肯顺从皇帝旨意弹劾直臣真德秀,名重一时。
虎贲望族;
耿直立朝。
——佚名撰糜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三国·糜威,官虎贲中郎将。下联典指宋·糜溧,位居谏职,立朝正色,有大臣之节。
将军安汉;
弱妹为妃。
——佚名撰糜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三国·糜竺随刘备入蜀,官安汉将军。下联典指糜竺之妹为刘备夫人。
谷梁有传;
椒戚敷荣。
——佚名撰糜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三国·糜信,官乐平太守。著有《春秋说要》、《春秋谷梁传注》、《春秋汉议》等。下联典指三国·糜竺,东海人,奉迎刘备于小沛。刘备亡失妻子,糜竺嫁妹与刘备,是为糜夫人。


【中国人民解放军糜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】
糜振玉中将
糜振玉(1931.10.7-——),江苏省无锡县(今市)人。山东大学肄业。1951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,195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小学毕业于无锡县中三镇第一小学,中学就读于无锡县县立中学、上海市市立市北中学、震旦大学附属中学,1950年山东大学数学系肄业,1954年大连海军指挥学校第二期本科毕业。
1954年-1963年任大连海校战术教研室助教、教员。任教期间,在护卫舰支队、鱼雷舰大队见习部门长、大队业务长。1958年封锁金门战斗中,到海岸炮兵连、鱼雷舰支队见习。1963年调军事科学院,历任教研馆海军所助理教研员、战争理论研究部研究员、研究室主任,1985年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。1987年1月中共中央党校第一期省部级理论学习班结业。在大连海校立三等功四次、评为五好干部三次;立三等功二次、评为院学习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、学习雷锋先进个人、“三好”(学雷锋、学好八连、学硬骨头六连)先进个人、优秀党员。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;国防科技大学、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、海军指挥学院、后勤指挥学院等兼职教授;第二、三、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军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,军队学位领导小组成员,军队学位委员会军事学科评议组成员;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军委审查组组长;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常务理事、副会长,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名誉会长、顾问,中国未来研究会副理事长、顾问,中国军事未来研究会理事长,中国军事历史研究会副会长。是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,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。
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1993年晋升为中将军衔。主编《中国的国防构想》,合作主编《军事科学概论》、《中国军事文库》、《中国当代国防文库——大国防》、《军事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概要》;参与组织领导和编写的《战略学》获军事科学院科研成果一等奖、全军科研成果二等奖,参与编写和统稿的《战役学纲要》获军事科学院科研成果一等奖、全军科研成果特别奖;参与组织领导和编写的《第四野战军战史》获中国图书提名奖;发表军事论文百余篇。
清空输入框

在线工具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