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曲

【拼音】 fó qǔ
【注音】 ㄈㄛˊ ㄑㄩˇ
【引证解释】 古代佛寺讲经前后所吟唱的乐曲,咒,偈、吟、赞杂用,用以宣传佛经的教义。其后演变为讲唱文学,变文旧变混称为佛曲。 清 毛奇龄 《西河诗话》卷二:“或曰佛曲佛舞,在 隋 唐 已有之,不始 金 元 ,如 李 唐 《乐府》有《普光佛曲》、《日光明佛曲》……今 吴门 佛寺,犹能作梵乐,每唱佛曲,以笙笛逐之,名清乐,即其遗意。” 清 翟灏 《通俗编·释道》:“按《晋书·鳩摩罗什传》, 天竺 俗甚重文,制其宫商体韵,以入管弦为善。凡覲国王,必有赞德,经中偈颂,皆其式也。是佛曲可逐笙管,自其未入中国,原有然矣。《乐府杂録》, 长庆 中讲僧 文敍 善吟经,其声宛转,感动里人,乐工状其念四声 观世音 菩萨,乃撰《文敍子曲》,至是佛经无不可吟,不独偈颂然矣。”

在线工具导航